首頁>檢索頁>當前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力推進全面實現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3-02-13 作者:吳明海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黨的二十大開啟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更開啟以中國式現代化全力推進全面實現全國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開啟以中國式現代化全力推進全面實現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力推進全面實現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何以必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然包括全面實現全國教育現代化:只有全面實現全國教育現代化,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人才、科技、創新等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民族地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多次強調指出,不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也不能少。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基于中國基本國情,其中必須基于這樣一個十分關鍵的基本國情: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廣大的民族地區,民族地區有眾多的民族、人民群眾與人力資源。所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然包括全面建設民族地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只有全面建設民族地區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無論全面實現全國教育現代化,還是全面建設民族地區社會主義現代化,都必然包括全面實現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梢哉f,全面實現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是全面實現民族地區現代化、全面實現全國教育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條件。其間關系如下圖所示:

      那么,如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力推進全面實現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绷暯娇倳涥P于中國式現代化的論斷,不僅是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寶貴組成部分,而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寶貴組成部分。我們必須完整、系統地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并以之為根本指導,才能完整、準確地理解、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與意義,才能自覺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力推進全面實現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才能統籌領導各方面各層次力量,立足新時代新發展階段,在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全方位全過程中,做到“全力推進”與“全面實現”相統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讓廣闊的民族地區成為人才競相涌流的教育高地,保證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真正為各族人民服務,讓全國各族人民滿意、稱心、放心。

      必須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發展

      創新是第一動力,創新發展必須建立在歷史繼承的基礎上,且汲取歷史的智慧。不難看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歷史就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推進的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事業的歷史。黨團結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各民族地區因地因時制宜興辦各級各類學校,已經建立起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特殊教育的現代公共教育體系,充分保障了各族人民的受教育權,取得了輝煌的歷史性成就,積累了卓有成效的建設經驗。諸如普惠性與特殊性辯證統一的辦學政策經驗,統一性與多樣性辯證統一的課程建設經驗,團結與進步辯證統一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經驗,舉國支持與內生驅動辯證統一、優先發展與協調發展辯證統一的教育支持政策經驗,在中華大地走出了一條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之路。這些成就與經驗為新發展階段全力推進全面實現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奠定了廣博深厚的歷史基礎。

      我們必須萬分珍視這一歷史基礎,與時俱進,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把握并順應歷史規律,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事業進入新境界。

      必須正確處理互動與創新的關系,在互動的基礎上創新發展

      創新發展,從共時性來看,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在互動的基礎上及其過程中,孕育并迸發出具有創造性的火花與力量。

      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要主動與經濟社會發展互動,不僅要適應,更要先行。不僅要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主動為推進鄉村振興、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服務,更要放眼全國,瞄準全國性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主動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服務。教育優先發展,不僅在于經濟社會發展要優先服務于教育發展,更在于教育發展要主動作為、先行發展,優先提供人才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

      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要與全國教育現代化互動,主動融入全國教育現代化大循環格局。邊疆與內地、西部民族地區與廣大中東部地區、民族地區與民族地區,在全面建設教育現代化的征程上,都應該更加活潑地互動起來,開展更廣泛的交流與合作,見賢思齊、守望相助、攜手共進,這不僅有利于教育發展,而且能夠以教育為紐帶,促進各地區各民族群眾更加深入地交往交流交融。

      各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內部各要素有機互動。如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各級各類學校之間、家庭—學?!鐣g、數字化與人本化之間,均要有機互動,形成有機循環系統。

      “一帶一路”倡議為橋梁,科學合理地開展對外教育交流與協作。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度發展,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面向國際社會開放成為必然趨勢,也成為比較優勢。民族地區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要有守有為,在充分保障國家安全的前提下,胸懷天下,有計劃有步驟地與周邊國家和地區開展教育交流及合作,做“一帶一路”的教育使者與先行者。

      開放是重要的新發展理念。開放即互動,互動即活力。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要發揚開放精神,對內對外皆互聯,上下左右要互通,在互動中創新,在創新中互動,在全國一盤棋中謀篇布局,道路將四通八達,越走越寬廣。

      堅持共享發展與協調發展的理念,創新民族地區現代課程體系

      以增進共同性的方向,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1951年《關于第一次全國民族教育會議的報告》指出:“少數民族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問題、課程教材問題,既要照顧民族特點,又不能忽視整個國家的統一性?!睆拇说於私y一性與多樣性辯證統一的民族地區現代課程建設的歷史傳統。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黨的民族工作開創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順應時代變化,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改進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的有機結合,才能把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細做扎實;要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則。可見,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創新民族地區現代課程體系,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是立足新發展時期,對統一性與多樣性辯證統一的民族地區現代課程建設的歷史傳統創新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正確處理三級課程之間的關系,建立健全以國家課程為軸心,環以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現代課程體系。這既能牢固確立國家課程的主體與主導地位,增進文化共同性、維護國家統一,又能通過地方課程、學校課程,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精神,將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有機結合,以科學態度、合理方式開發民族地區文化多樣性中所蘊含的具有教育價值的資源,不僅是尊重和包容差異性的體現,而且是對國家課程有益的補充,使國家課程能夠更好地落地生根,有更強的適切性。

      做到文以載道與以文育人的辯證統一,保證文化方向與育人方向的正確性與一致性。從根本上說,要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把民族地區現代課程體系建設成為中華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園,為各民族各地區的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提供優質、豐富且配餐合理的精神食糧與文化環境。具體而言,涵蓋以下幾點:一是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是樹立正確的祖國觀,充分認識到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文明悠久,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要把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三是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與文化觀。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各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一體,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源自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統一的內生動力。正因為如此,中華文明才具有無與倫比的包容性和吸納力,才可久可大、根深葉茂。

      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要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與此同時,還要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

      以綠色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民族地區環境教育,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黨的二十大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秉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走遍祖國大地,走遍民族地區山山水水,一路呼吁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比如,2020年,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span>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期間指出,“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持戰略定力,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2021年8月,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大會召開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特贈賀匾,題詞“建設美麗幸福西藏共圓偉大復興夢想”。

      祖國大地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優先建設美麗西藏,建設美麗西部,必須優先把四面八方民族地區的山山水水建設得更加美麗。為此,教育應該優先作為。就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而言,必須開展環境教育,提供各族人民的環境變化意識與環境保護能力,自覺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這是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的特色、優勢,也是勢在必行的應有之義。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五要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不僅僅是新發展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理念,而且是更廣義、更深刻的發展哲學,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在中國共產黨英明領導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力推進全面實現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作者吳明海,系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中國民族教育》2023年第2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kinorev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愉拍自拍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