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專訪】科技重塑智慧教育新形態——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軍

      發布時間:2023-02-15 作者:張欣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2月13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京舉行。記者就教育數字化如何賦能高等教育相關問題對參會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軍進行了采訪。

      記者:您認為,高校尤其是科技型高校,如何通過科技賦能打破傳統高等教育模式,重塑高等教育新形態,促進青年人才的全面發展?

      張軍:?黨的二十大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進了報告,強調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人才培養模式以及需求的變化,使推動教育實現數字化轉型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點。當前,數字化、智慧化教育,不能僅僅認為是“教育+數字化”“教育+互聯網”,是要把握互聯網思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在創新上下功夫。一是把最先進的創新技術用于數字化教育過程;二是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育教學方式;三是優化教學內容。

      智慧教育最核心的模型是五維教育,即“空間三維+時間維+知識維”的智慧教育,可突破時間、地點、知識的限制,讓信息和知識融合共通演進,從而推動知識衍新。當前,人工智能加速了知識衍變,通過數字教育和智慧教育,跨領域的知識貫通與融合也更好地得以實現。

      對于大學而言,數字教育的變革涉及教學“評管服”等方面,對老師和學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學校要有先進基礎設施,能夠為課程、慕課、教材、實驗、賽創空間等各方面提供數字化變革的條件和保障。

      此外,數字化變革還涉及國際化合作。我國已經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數字教育資源平臺,既可以實現東西方之間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也有利于我國東西部地區之間、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數字鴻溝”的減小,更好地推動教育公平。

      記者:北京理工大學在數字教育方面作了哪些有益嘗試,取得了哪些成果?

      張軍:北京理工大學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和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80余年來,始終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學校的使命。在數字化教育方面,我們就如何將數字化教育賦能“價值塑造、知識養成和實踐能力”三位一體人才培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比如,我們將虛擬現實、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用于思政課堂,實現思政教育“活化”,推進思政教育從育才到樹人的轉變。其中,學校的一門課程便是利用虛擬仿真技術還原老校長徐特立先生上思政課,以場景化的方式講述黨史,講述學校的發展史。另外,通過數字教育實現了“四譜合一”的培養模式,即使學生的知識、素質、能力、素養等圖譜化,通過多元動態數據采集技術為每個學生建立基本畫像,發掘學生個性化需求,做到精準化培養。

      此外,我們推動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體會數字教育的變化。近年來,北理工在兩次國內“互聯網+”大賽中榮獲總冠軍,還在阿聯酋阿布扎比全球無人機大賽中連續兩次蟬聯冠軍,使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中實現知識升華,實現創新品格和實踐能力的互促。(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張欣)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kinorev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愉拍自拍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