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教育信息化正邁向數字化轉型新階段。陜西作為西部高等教育重鎮,搶抓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歷史機遇,充分發揮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引領作用,大力實施“4+X”工程,聚焦平臺搭建、課程建設、教師培養、學生管理四大領域,實施系列推進舉措,以數字化轉型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陜西;高質量發展
當前,全球數字化進程加速演進,數字化建設步入“快車道”,信息技術與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深度融合,正逐步“重塑”高等教育的理念、模式與形態。陜西作為西部高等教育重鎮,搶抓黨中央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歷史機遇,充分發揮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引領作用,大力實施“4+X”工程,聚焦平臺搭建、課程建設、教師培養、學生管理四大領域,實施系列推進舉措,以數字化轉型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凝聚共識,增強數字化轉型的主動性
我國教育信息化正邁向數字化轉型新階段,教育數字化行動已成為國家層面的戰略行動,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們要充分認清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推進數字化轉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國家數字化戰略的必然要求?!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數字化發展進行了專章部署,數字化轉型發展成為國家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建設數字中國的宏偉藍圖,特別是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中明確部署了要“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教育數字化成為國家戰略。高等教育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素之一,如何培養出具備專業素養的人才,建設好數字中國,既是高等教育必須回答的時代命題,也是“數字中國戰略”的應有之義。
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需求。我國高等教育已步入普及化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人才培養質量、現代大學治理成為衡量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隨著數字技術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數字教育為高等教育提質創新和內涵式發展賦能,促使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加速構建,需要我們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手段、變革教育模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勇立時代潮頭、應運而生,數字化轉型試點在全國范圍全面展開,搭建起了師生教與學的數字平臺,實現了優質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為構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注入強勁動力。
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現實需要。陜西是高等教育大省,但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理念更新和資金投入等方面與東部省份具有較大差距。2021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出臺了《關于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見》,對中西部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進行了再部署、再動員,為包括陜西在內的中西部省份高等教育破冰前行提供了發展路徑,加強數字化基礎建設、“慕課西部行計劃”、推進教育治理數字化等一系列實招、硬招落地生根,為中西部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明確指引,也為高等教育振興提供有力抓手。陜西作為西部高等教育重鎮,必須搶抓機遇,以數字化轉型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需求牽引,建優數字化平臺主渠道
數字化平臺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載體,要從用好國家平臺以及各類平臺資源、建好省級平臺等方面,拓寬數字化應用渠道,保障高校師生數字化教學需求。
積極推廣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應用。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在學習資源供給和“教”與“學”的方式創新方面提供了豐富、便捷、高效的載體。陜西省作為首批兩個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試點省份之一,堅持以助力國家平臺資源建設、應用推廣和優化升級為牽引,以用為主、以用促建、建用結合,搭建了“層次遞進、引領帶動、協同共謀”的“部—省”兩級試點架構,分層、分類推進試點工作全覆蓋。
全力推進省級智慧教育平臺建設。建好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省級平臺,是實現部省兩級資源共建共享、數據互聯互通的重要橋梁。我省現有“陜西省教育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在教學管理、項目申報、交流培訓以及線上教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發揮了數據統計高效、精準、及時的優勢。2022年,陜西省教育廳還申請專項經費重組和升級現有平臺,力爭通過三年時間,打造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陜西智慧教育綜合服務平臺”,為陜西省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持。
充分利用現有各類平臺資源。陜西已建有三個省級MOOC中心,引入各類課程及資源近900門,所有上線資源向社會免費開放。充分發揮虛擬教研室平臺組織優勢,推進跨地域、跨領域、跨學科的教研交流,構建多主體參與、線上線下結合、共建共享共研的“智能+”基層教學組織新形態。集聚優勢資源,聯合30余所高校和企業共同成立全國首個電子信息類垂直領域的慕課平臺——eMOOC聯盟,打破校際壁壘、深化產教融合,推動電子信息類人才的聯合培養。
應用為王,補強課程資源主戰場
課程資源是高等教育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要從用好、建好、建強三個維度形成課程資源優勢,為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教”與“學”提供“源頭活水”。
積極用好現有課程資源。自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開始,陜西已投入經費超1.62億元,上線課程1731門,在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智慧樹等主流平臺開課超過2輪次的課程達1521門,涵蓋了12個學科門類,覆蓋81個專業類及創業教育。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陜西高校充分利用線上課程資源,通過線上形式為學生授課,在線授課教師近260萬人次,在線學習學生超1.5億人次,打造了有質量、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四有”云課堂,成功實現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統籌建設特色課程資源。面對陜西高?!肮娎砣跷穆浜蟆钡霓k學現狀,我們遵循“辦學有特色、發展有優勢、工作有亮點”的工作要求,強優勢、補短板,不斷加強人文學科在線課程資源供給,圍繞陜西歷史、地理、文化、民俗,延安精神、西遷精神,秦嶺生態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考古等領域,遴選建設100門左右彰顯陜西地域特色的線上課程,豐富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資源供給,助力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建設,為學生構建多渠道、多元化、多學科知識課程資源,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和全面發展。
全力打造精品課程資源。陜西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改革深度融合,統籌規劃國家級、省級、校級一流在線課程資源,大力發展慕課,建設線上課程,建立了“國—省—?!比壴诰€課程體系,做大做全在線課程“蓄水池”。每年從校級、省級規劃建設并取得改革成效的課程中,遴選優質MOOC、SPOC以及虛擬仿真課程,打造具備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金課”。截至目前,共有120門線上課程、46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46門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95門線上課程、203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320門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入選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形成了精品示范、優質帶動的良性發展格局。
轉型發展,建強數字化改革主力軍
廣大教師既是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力量,又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服務對象和受益者。教育信息化關鍵在用,作為高校數字化應用的主力軍,教師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教學能力決定著數字化轉型的成敗。
以改革守初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等教育數字化建設也要將“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教育的根本性問題放在數字化背景下考量,通過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名師、教學團隊和教學研究示范中心建設,著力提升教師思政育人能力,通過育人理念、教育模式、教學方法、教學體系等方面數字化轉型研究,推進思政元素與數字化平臺融合發展,加大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和課程體系更新,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確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中取得新進展。
以大賽促創新,轉變教學理念。陜西深化“課堂革命 陜西行動”活動,連續四年開展本科高校課堂教學創新大賽,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從教育教學內容與方式方法創新上重塑課堂教學形態,從課堂形式的改變上重塑教學環境物態,激發課堂教學新活力,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融合應用水平。四年來,累計近12萬人次參賽,為教師交流學習、課堂教學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調動激發了廣大教師投身課堂教學改革的熱情,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得到進一步推廣,教師利用線上資源開展教學的理念得到了根本性轉變。
以交流拓視野,提升數字化素養。依托陜西高等教育MOOC中心開展課堂教學創新大賽獲獎教師教學分享學習活動,邀請一等獎獲獎教師,通過線上直播形式進行課程創新設計報告和互動研討,期間全省共有1.7萬余名教師注冊觀看。舉辦陜西一流課程“助金計劃”系列活動,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在全省高校中開展系列一流課程建設經驗分享,推動高校教師參與課程與教育教學改革。開展名師教學觀摩活動,進行示范教學,分享課堂創新心得體會,教授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技巧,改進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提升信息化素養,引導教師積極順應數字化趨勢,擁抱數字化轉型,進而創新數字化教學。
服務至上,聚焦人才培養主需求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在數字資源供給、學習模式創新、科學客觀評價上發揮數字化轉型優勢,提供多元化服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成長成才。
數字賦能促“學”。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使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關系從輔助、依附向融合、互補方向發展。通過改變教學資源存在形式以及教育教學的組織模式,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創新學生的學習方式、打破學習的時空約束。充分使用信息技術和在線教學工具,創新教學范式,推廣混合式、翻轉式課堂,增強學生學習參與度,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為依托打造實驗教學“云端課堂”,著力破解實習、實驗、實訓在現實條件下做不到、做不了、做不好、做不上的問題。目前,陜西高校在國內外各主流平臺上線課程選學人數超2500萬人;1684門在線課程面向學生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線課程總數占比超95%,基本滿足學生線上學習需求。
創新模式促“選”。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度和選擇權,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通過推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為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制訂學習規劃、自主安排學習進度創設環境;探索構建基于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學分認定與轉換機制,針對不同學習興趣和發展方向制定“菜單式”“模塊化”課程學習模式,為學生多元化發展提供更多選擇的空間和途徑,形成“一人一策”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促進學生個性化、多樣化、融合化發展。在面向全省本科高校師生開展的“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使用評價調研中,超80%師生對平臺資源質量表示滿意,近80%師生對平臺的便利性和交互性以及對學習服務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表示滿意,近95%的師生愿意將平臺推薦給他人。
多元評價促“管”。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有利于推動傳統教學評價體系的變革。通過數字化平臺系統,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全面記錄學生校內德智體美勞發展情況,跟蹤學生職業發展狀況,根據結果反饋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大數據和智能化手段,構建學生學習的監測、評估與反饋機制,采集學生學習過程的交互數據,建立“過程性+結果性”的多元考核評價,形成學生的精準“畫像”,為教師調整教學設計以及學校開展教學質量監測、做出教學決策提供信息支撐,逐步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西安交通大學的《首創教學質量實時監測大數據平臺 打造采評督幫“四精模式”新課堂》教學成果獲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為陜西乃至全國高等教育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了數字化方案。
創新賦能,打造數字化轉型主引擎
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不是單一領域、一蹴而就的改變,而是根本性、系統性、長期性的教育改革,要從完善機構、打造平臺、健全機制、建立制度等方面,厘清思路、錨定目標,持續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向深、向實、向新發展。
健全一個機構。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涉及各層級、涵蓋各領域、包含各主體的系統性、階段性的發展過程。省級層面要做好頂層設計,陜西制定了《陜西省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試點方案》,構建了“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專班”三級高等教育數字化推進工作組織機構,在首批選取的5所國家級試點高校的基礎上,又遴選了5所省屬高校納入省級試點,成熟一所、推廣一所,直至全省高校全面推開。學校層面要抓好貫徹落實,積極構建縱向貫通的實施架構和橫向聯動的推進體系,各部門密切配合“集團作戰”,形成促進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強大合力。下一步,陜西將更多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不同領域高校納入試點范疇,分類指導高校立足自身定位與特色推進數字化轉型,并選樹試點成效顯著的高校進行推廣示范。
打造一個平臺。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是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省級平臺建設要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有效銜接,實現平臺聯動、資源協同。陜西以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試點為牽引,穩步推進“陜西智慧教育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將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公共服務模塊作為重要建設單元,實現教育資源管理、本科教學管理、專業管理、學生實習實踐、本科教學審核評估、高校集群發展等基本功能,為陜西推動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平臺支持。下一步,陜西將組建專項工作組,面向省內高校征集省級平臺功能需求,并加快推進平臺建設、測試驗收和應用推廣等工作。
完善一套制度。制度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陜西在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同時,開展揭榜掛帥,向試點高校發布任務清單,采取省廳激勵、試點高校認領的方式,激發高校創新動力,圍繞在線課程建設、課程線上運行、學分認定與轉換以及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等領域開展專項研究,探索制定一套適應數字化轉型的教育教學管理運行制度體系,為使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資源提供制度保障。下一步,陜西將進一步推動政策文件的出臺發布和落地實施,并圍繞省級平臺建設,在教學運行管理、教師研修提升、教學多維評價、教學質量監控、勞動教育及創新創業教育管理等方面持續開展第二輪揭榜掛帥,激勵試點高校先行先試、探索創新,“省-?!焙狭ν七M試點任務落實。
建立三項機制。健全完善的機制是工作有效推進的重要手段。一是建立督促落實機制,陜西省高等教育數字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專班實行“周例會、雙周簡報、月調度”制度,定期召開例會,督促試點單位工作落實。二是建立經驗交流機制,對于各試點高校開展的實際探索和總結的有益經驗,編制工作簡報,以供各校學習借鑒,形成“探索-總結-優化-提升”的螺旋式推進模式。三是建立結對共建機制,陜西省在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探索建立了互幫互助、以強帶弱的結對共建模式,既實現了校際間優勢互補,也促進高校間協同攻關,推進專項試點任務高效開展。下一步,陜西將持續落實各項機制,在全省范圍召開數字化轉型交流分享會,營造人人關注、人人參與、人人推動的良好氛圍,并逐步延伸結對共建“高校鏈”,促進結對共建形成新格局、取得新成效。
落實五項舉措。一是建強設施,加快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廣IPv6規?;瘧?,加快智慧校園、智慧教室、虛擬仿真實驗室、虛擬教研室、智慧圖書館建設,形成高校智慧教學環境新物態。二是改革模式,支持高校開展選課走班、校際協同、校企聯動等靈活開放的新型教學組織模式,推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教學應用,打造網絡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智慧學習空間,探索數字化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改革新模式。三是優化評價,充分應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大數據功能,建立學生學、教師教、學校管的全過程跟蹤反饋機制,開展精準評價、診斷、改進服務,為師生成長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系統化指導,構筑大數據支持的教學評價新體系。四是認定學分,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持續監測學生學習過程,全面評估學習效果,科學認定課程學分,豐富各高校學生的學習路徑、方式和方法的選擇,探索學分課程認定轉換新途徑。五是慕課西行,推進“慕課西部行計劃”2.0,充分發揮陜西作為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樞紐作用,以“共育一流課程”為抓手,依托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聯席會,在中西部百所高校培育千門一流課程、培訓萬名任課教師,打造優質慕課助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的新支點。
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是高校環境物態、教學形態、育人模式和管理范式的一場系統性革命。陜西將認真落實國家數字化戰略的各項部署,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定不移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貢獻力量。
【作者劉建林:中共陜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書記、陜西省教育廳廳長】
原載2023年第2期《中國高等教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kinorev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