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指出,全球教育面臨嚴峻挑戰和學習危機,迫切需要教育變革,必須充分發掘數字革命的力量,確保將優質教育和終身學習作為一項共同利益提供給所有人。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召開恰逢其時,是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承諾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推進建立教育數字化變革全球伙伴關系,互學互鑒,傳播經驗,提升我國在數字教育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教育數字化將為教育系統變革提供新動能,推動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賦能數字經濟發展,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
為教育改革提供新動能
目前,我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到100%,99.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匯聚基礎教育資源4.4萬條、職業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757門、高等教育優質慕課2.7萬門,訪問總量超過67億次,成為規模巨大的教育資源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互聯網+教育”示范區、“智慧教育示范區”、信息化教學實驗區、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等因地制宜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傮w來說,我國教育信息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和歷史性突破,邁向智慧教育的中國教育數字化轉型新階段。
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在教育系統中實施全要素、全流程、全業務和全領域的數字化進程。首先,教育教學過程涉及培養目標、教育內容、教學模式、評價方式、教師能力和學習環境等,各要素都需要在數字化的演進過程中作出適應性調整,從而實現協同發展。其次,學校辦學與人才培養包括招生與選拔、教學與課程、研究與管理、升學與畢業等環節,要充分發揮數據在整個流程中的作用,在各個環節中無縫銜接與流動。再其次,區域教育治理與服務涉及發展規劃、課程教材、教師發展、學生成長、科技支撐、教育裝備、國際合作、教育督導、教育研究等,全業務的數字化進程需要確保數據及信息鏈共享、業務鏈互通,支持智能化服務。最后,從全域視角,數字化轉型要涵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與繼續教育以及社會培訓等領域,同時也要兼顧城市和農村等地域教育的均衡與公平,進而構建公平包容、更有質量、適合人人、綠色發展、開放合作的數字教育體系。
夯實數字化能力
打造教育智能引擎
數字化能力是建設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大國的基礎,主要包括學習者及相關從業人員的數字素養和技能與數字化學習環境支撐能力。一是著力培育數字化思維和應用能力。數字技術的應用只是手段,數字化思維才是教育轉型的靈魂,關鍵在于達成數字素養能力框架共識,構建數字素養與技能評估體系,開發教師數字化備課授課解決方案和教師教育數字圖書館,共建面向不同群體的數字能力培養課程。二是持續優化學習環境的數字技術支撐能力。聚焦學校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優化,利用數字技術搭建智聯融通的智慧校園和智慧教室,協同聯動建設家庭和社會的數字化學習環境,為學習者提供跨場域的連通性和情境性學習體驗,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
此外,數字化能力建設還要充分發揮科技助力作用,利用“社會治理與智慧社會科技支撐”、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成果,促進學生成長智能感知、教師發展智能服務、育人環境智能升級、公共服務智能協同,釋放科教融匯的巨大潛能。
完善數字化標準
解鎖教育智聯密鑰
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提出,數字化學習內容、能力和互聯網連接是促進教育變革的“三大密鑰”。標準化是實現數字資源共享、數字能力評估、學習環境智聯的重要保障。研究和建構數字教育視角下的標準體系主要涉及三個方面。
一是技術標準體系。技術標準具有明顯的基礎性、通用性和先導性特征,包括平臺架構、訪問入口、信息安全、數據交換、知識圖譜、產權管理等。二是質量標準體系。質量標準體系應能夠直接衡量數字化應用的價值、效率、效益等,包括數字教材、在線課程、學習交互、學習評估、項目評價、質量管理等。三是服務標準體系。服務標準體系的范圍應包括學習環境、學習支持、技術服務、內容確權、知識付費、培訓認證等方面。這也是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有效配置資源、提高效率、推進數字技術及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圍繞平臺、數據、資源、素養四個方面發布的智慧教育平臺系列標準,全面支撐教育系統的數據匯聚、網絡智聯和平臺建設,為數字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質量管控和長效發展提供了有效路徑,為世界各國數字教育發展提供了有效助益和參考借鑒。
健全數字化服務
孕育教育智治生態
數字化學習公共服務是一種由公共部門提供并面向不同地域大規模學習者的數字化、包容性和高質量的學習支持服務。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發起“公共數字學習門戶”倡議,旨在創建包容性數字學習平臺和內容,形成一個全球性公共數字學習資源網絡。許多國家充分發揮智能技術互聯互通、開放共享的優勢,構建大平臺、大資源、大服務體系,打造教育大腦和學習門戶,推動教育數字化服務與治理,為農村和邊緣人群提供更多學習機會與資源,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只有統籌提升國家和區域教育公共服務能力,強化數據賦能,才能更有效地推進教育數字化治理。重點是整合優化教育數字化組織機構,促進區域內機構間業務的高效協同;充分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不斷擴大覆蓋范圍和應用對象,提升基層教育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效率;創新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和共享機制,優化校內外數字教育資源供給渠道;加強數字化培訓服務和青少年數字化學習產品治理,形成教育數字化治理新策略和新能力。
推動數字教育國際合作
引領全球智慧教育發展
全球教育數字化轉型邁向新階段,各國均將數字化作為創新教育、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帶來的教育紅利,共同提升教育領域危機應對能力。
面向教育的未來,為落實教育數字變革國際共識,促進科技與教育雙向賦能,引領全球智慧教育發展,一是建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打造全面、務實、包容的高質量合作伙伴關系;二是加強各國教育數字化政策對話,就教育數字化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形態,以及規劃、標準、監測評估等廣泛深入交流;三是鼓勵各國、各利益相關方協同開展數字技術教育應用循證研究,如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社會實驗,構建國際通用的智慧教育指數,開發政策分析和教育監測工具包;四是優先關注青年和邊緣群體,充分激發青年創新創造潛能,合作開展面向婦女、女童和殘障群體的數字教育的能力建設,消除數字鴻溝,建立包容和公平的文化,攜手打造全球數字教育命運共同體。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北京)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18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kinorev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